隔震层设置在地下室以上,上部结构以下(图。这也是笔者自己偏爱的。上、下两个完整的刚体,中间是柔性的隔震层,结构概念清晰明确,隔震构造比较容易实现并保持功能,当然到达地下室的电梯和楼梯还是要小小麻烦一下。电梯井筒多采用从隔震层以上下挂,如果是多层地下室,下挂的高度可能会达到十几米,如在建的北京新机场。为避免过大的下挂难度,也有在电梯井筒体下面设置橡胶支座或滑板支座的,仅考虑其竖向承载作用和可变形能力。楼梯需要在隔震层相应的位置结构分断,容易忽略的是,相应的扶手栏杆也需要分断。
所以锚固区设置钢筋不仅要求设水平筋,还要布设斜向钢筋与主梁预留筋连成一体,增加锚固区与梁的整体性,锚固区混凝土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车辆冲击作用。
从3中可以看出,加入板式橡胶支座后,流入各桥墩总的功率流发生了变化:普通活动支座时,由于活动墩与梁部无水平联系,从梁部传下的功率流,全部流入固定墩,流入桥墩的总功率流实际上反应的是流入固定墩的功率流,功率流曲线比较平坦;加入板式橡胶支座后,加强了活动墩与梁部的联系,功率流在各个活动墩之间分配,随着支座水平刚度的增加,总功率流减小;当激振频率与某活动墩的自振频率接近时,即结构发生准共振时,则流入该墩的功率流增加,总功率流局部会出现峰值。
我们再看图B,在房屋底部放置轮子,地震来临时,房屋就会随轮子滚动而发生平移,自然房屋也不会发生破坏,图B这种方式带来的缺点是缺少限位功能,房子会产生过大的位移,地震过后房屋就会从一个地方“跑”到另一个地方,而图C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限位功能了。
然而,公路建筑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匮乏,至今没有公路行业的建筑疲劳设计规范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,没有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疲劳荷载谱。
铸钢支座钢零件,滚动和滚动-滑动完成支持位移和旋转:它的特点是承载能力强,适应建筑位移和旋转的需求,仍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建筑。